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文博堂观点.文博

我的母亲今年七十有七

首先是小学三年级学生

但最终因家贫如洗读不下去

然后是童养媳,其实还只是个小丫头

后因包办婚姻,跑到百里之外的湖区农场

那就是我出生的地方

那个地方叫八百里洞庭

现在是鱼米之乡的富庶之地

而我母亲的青春都扔给了那个地方

母亲给我的恩情不完全在于她生育了我

小时候家里穷

我订阅的杂志和购买的书籍包括文房四宝

至少占了家里的收入一半

前几日到曾国藩的富厚堂

得知那清朝年间穷山贫水的山坳里

也有许多外文书籍

我也是如此,80年代我的家里

也就是我们居住的半芦苇半土砖搭建的屋里

就有《资本论》《红与黑》《悲惨世界》

就有《收获》《萌芽》《散文》《上海文学》

80年代初我出生的农场还是点油灯的夜晚

无疑这些都是母亲节衣缩食给我的补给

所以母亲对我最大的恩情

就是扶佑了我向上的茁壮成长

如果说我现在终于成了一个比较有出息的人

都是因为我的母亲

最早发现我有出息的人就是母亲

所以母亲不是完全把我当作儿子在喂养

而是一早就在有意无意的把我当作才子在培养

 

我现在身上也有一些缠身的病痛

其实每一个中年人到了这般年龄都是如此

但母亲总认为是她的责任

她说:小时候我没有把你们带得更好

所以在你们的身上留下了许多遗憾

母亲每次这样说的时候都是喃喃自语饱含眼泪

即使我在一旁使劲地安慰她

她也坚持说是她的照顾过失

 

母亲很少无病呻吟

即使病痛也是面带微笑

我很少见到她对生活对亲人的抱怨

即使父亲成为“反革命”时候

在我求学曲折的时候

家庭遇到穷途末路的时候

她清澈的嗓门很有力量

无论是她在田间劳动

还是跟我们在一起的时光里

她一说话,我就如同听到了田间流淌的小溪声

那种声音多少年多少年

一直在我耳边和心坎上流淌

直到现在还在我身旁

母亲对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父亲九年前过逝,比母亲先走了一步

我有两年时间内异常难过,抬不起头来

但常常安慰我的却是越来越老的母亲

这个时候我才猛然发现母亲许多的独自坐立

也就是母亲偶尔散发出来的孤独

我经常看到母亲那单薄的背影再不灵活

那个背影朝一个方向常常一动不动

没有了父亲,我便把母亲带在身边

无论是上海,还是老家

无论是假期,还是节日

无论是出差之前,还是归来得太晚

我尽力而为的和母亲待在一起

我最耐得烦的一件事就是守在母亲的床边

听她唠叨,给她讲外面的故事

然后看她进入梦想

我是母亲的儿子

也想成为母亲晚年的那一根拐杖

我的儿子大了,不用多拥

但我抱得最多的就是母亲

于是有人称呼我为大孝子

不但而且前面加了一个

这恐怕是我人生中得到的最大奖励和收获

 

母亲,我知道无来生

总有一天大路朝天你我各走一边

但这一生因为有你

我不虚此行

我不枉此生

文博/修改于2015年三八节前夕

 【谨以此文献给马上到来的“三八节”及所有的女人和妈妈们,祝你们健康长寿,幸福永远!】

 

【文博堂欢迎就地级与县级城市发展定位与城市营销和各级政府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