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铁棒磨成针”的地方! 文博堂观点.文博 人生很有意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还是很小的时候 就听母亲与老师讲“铁棒磨成针”的故事 后来翻开这个成语典故,它发生在象耳山下 小时候的我就想,象耳山在哪里呢 那里的铁棒是否真能磨成针呢 如今,我就来到了这个“铁棒磨成针”的地方 千里之外的四川省眉州象耳山下 即,李白读书台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个典故的含义就是 比喻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这也是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据《方舆胜览˙五十三˙磨针溪》(宋˙祝穆)载: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 白曰:“铁杵成针,得乎?” 曰:“但需功夫深!”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去:离开;过:到;方:正在;铁杵:铁质的棒槌; 怪:感觉...奇怪;欲:想要;老媪:老太婆;得乎:能吗,行吗; 但:只;感:被...感动;还:回去;卒业:完成学业】 《方舆胜览》是与唐代最近的著述,所称可信度应该很高 《四川通志》说,成语“铁杵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典故即出于此
站在李白读书台,铁棒磨成针的石头之边 只见,杂草丛生,李白人走石凉 也许,当代人再无“功夫深铁磨针”的耐力 但我还是能回想到当年的小李白 是何等的意气奋发,废寝忘食 原来那么多高山流水的大气之作 居然出自于这杂草乱世之间 我们是坐船荡过象耳湖,拜过象耳寺 拨草而行,脚下溪水潺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石” 好不容易来到此处 这千年人文风光,我乃五十磨练未成针但成形 得益于这砺志典故 也算到此一游,到此一拜了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我们是否还能把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 我是否还能把这个典故诠释给儿子 山水之间,书台屹立,李白不在,无人回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