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闲情雅致与杭州的休闲文化!
文博堂观点.文博
为了研究眉山的城市特质
我仔细拜读了
中国休闲文化著名专家,浙江大学教授
世界休闲组织著名学者康保苓教授的论文
《苏轼与杭州休闲文化》
保苓教授的观点大意是
“苏轼与身俱来的闲情雅致
支撑和丰富了杭州休闲文化的特质”
特别是苏轼对西湖的呵护与规划
就是为杭州休闲之城量身定做了
一条誉满全国的休闲之湖
而且亲自为其代言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其实不光是写西湖
苏轼写杭州的钱塘江也是如此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苏轼在杭州为官
为杭州写下的城市营销的软文有四百来首
为杭州的城市休闲文化之品牌
以身作则的贡献了数不清的智慧与力量
当然,苏轼为西湖策划设计的苏堤
更是杭州市民的休闲之堤
近一千年过去
杭州和西湖的许多休闲景点
如同苏堤一样都是苏轼的休闲文旅项目杰作
到今天还是杭州市民与外地游客的一往情深
可见,苏轼就是杭州休闲文化的创始人
也是杭州休闲景区与文旅项目的总策划师
更是杭州休闲文化的代言人
我们可以想象,没有苏堤、没有西湖
没有那句“浓妆淡抹总相宜”,没有苏轼
就没有今天的休闲之都——杭州
难怪南宋诗人武衍说
“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难怪秦观说苏轼
“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
难怪苏轼说苏轼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其实按照今天的话说
苏轼就是中国休闲文化的导师
苏轼就是第三产业的领导者
苏轼就是休闲项目的规划师
那么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呢
他的闲情雅致又是从何而来呢
只要追溯到苏轼的老家眉山
我们就不难找到答案
眉山是一个(唐《通义志》)
“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
陆游当年在眉山游山望水
情不自禁的写道
“蜿蜒回顾山有情,平铺十里江无声
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
苏轼写家乡更是闲云野鹤得很
“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
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
二年黄茅下,一一攒麦芒
三年出蓬艾,满山散牛羊”
嬉戏、放牧、读书、栽松、安逸也
这就是诗意一样的眉山与眉山人
一个人、一座城,那是杭州休闲之都
那是苏轼与杭州的休闲文化共荣共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那是眉山与苏轼
是因为眉山的闲情别致、风花雪月
滋润了苏东坡的闲情雅致与悠闲自在
其实眉山人骨子里就是闲情自适的
杭州与眉山虽隔万水千山
但因为苏轼这个休闲文化的使者
使这两个城市是如此相像的雅致而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