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见到的蒋子龙老师!

【文言博语夜话】
我所
见到的蒋子龙老师!
文博堂观点.文博
 yes
见过蒋子龙老师两三次
那时候子龙老师正值壮年
少年的我在台下听他讲课
听他的《乔厂长上任记》
听他的
孙淳主演的《锅碗瓢盆交响曲》
听他的
陈宝国主演的《赤橙黄绿青蓝紫》
除了孙淳,陈宝国
无疑子龙老师
就是我们那一代文学青年的偶像
虽然最终我没有成为文学家
但我一直
都沉浸在子龙老师的文学人生中
这一次在泸州参加文旅产业论坛
与子龙老师朝夕相处有三天之久
这是我第一次
与文学大师零距离的最长时间的相聚
而且我们
同住一个楼层同坐一辆中巴同吃一桌米饭
子龙老师的几个细节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他逢敬酒必起立
子龙老师今年76岁,身子骨还算硬朗
当然与我见到他壮年时的模样显然沧桑了许些
步履也有所缓慢,毕竟已经是一个老人
但我每次给他敬酒他必起立回敬
虽然我每次都示意他不要站起来
他说“敬酒哪有不起身的道理”
比如他的时间观念
每天两次出发考察,我们在大堂的门前
总是见到子龙老师
像一棵大树早早准时的竖立在那里等着我们
从不迟到,从不怠慢
比如他不知便问,看得真切
在参观泸州文旅项目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子龙老师总是走在前面
他的听力不太好
所以他总是凑在讲解员身边
而且听不明白的地方
总要反复询问,不放过每一个疑问
当然以他的渊博学识
还要帮讲解员更正一些棱模两可的问题
比如他拍照时的谦和
看得出来子龙老师不太喜欢被拍照
特别是团体的合影
每次他都是谦让与后退
但又从不拒绝随行人员
甚至旁观群众的合影要求
而且每次合影之前
他总是挺直他那硬朗的腰板
昂首挺胸的望着前方
比如他有小误就改正
当地父母官要子龙老师留下墨宝
子龙老师在再三推辞不了之后下挥毫泼墨了
“长江如龙,江阳点睛”;
他后来认为“睛字写得有点像“晴”字
一夜翻来覆去心有余悸
第二天硬是重头再来写上整整一幅
不仅是那个睛字
比如他发言不说奉承话
子龙老师不轻易发言,只喜欢听人家说
但硬是要他说的时候
他的发言总是有一种忧患意识
而且他的那种忧患是真诚的真挚的真心的
他不会去奉承的违心地说一些热情洋溢的话
但他的每一句话都是直抵我们的心灵
子龙老师到目前为止出版了90本书左右
一生耕耘一生收获一生荣誉
往日里我们是仰望他
这几天我们是亲近他
将来我们还会想念他
除了他的著作、他的人物、他的故事
还有就是他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
离开泸州的那天晚上
我们目送奔波一天的子龙老师上楼休息
看着他步入大堂的挺直的高大的
但也有一点稍微迟缓的背影
我不禁眼睛微湿
当我们驱车离开泸州驶上高速那一刻
已经夜色阑珊,一阵秋雨迎面而来
子龙老师,我们何时才能再见啊
生活总是赤橙黄绿青蓝紫
但子龙老师却是这七色中的第一种颜色
赤心赤色,永不变色
这就是我所见到的蒋子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