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是一种生活!

和美乡村是一种生活!


在文博堂以往的田园综合体

包括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操盘策划中

镶嵌其中的基本单位是美丽乡村

从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以及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之后

我们不仅将手上操盘的三农综合体

排兵布阵若干个和美乡村

还将原有的田园综合体

及产业园区中的“美丽乡村”

提档升级、华丽转身为“和美乡村”

从“美丽”到“和美”

从“千万工程”到“和美乡村”

从“美丽屋场”到“和美屋场”

从美丽乡村的外在美

到和美乡村的内在美

文博堂专家团队

主要是从七个和美乡村场景化

打造美丽乡村的升级版和美乡村

只是有一个整体的

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

这就是

“和美乡村是一种和美生活”

在建设和美乡村的操盘策划中

我们把“和”作为主要建设的内涵

第一是农文旅融合“和容悦色”之场景

和美乡村的和容悦色

指的是和美乡村在农文旅融合后

所展现的乡村色彩、人居环境

乡村印象的鸟语花香

以及乡村风貌的田园诗意

夯实文化自信、道路自信

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乡愁记忆

与乡村旅游和美的融为一体

打造和美乡村的诗与远方

因为农文旅的高度融合

能倒逼和美乡村

人居环境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这就是和美乡村的和容悦色之场景

实际上就是一种和美乡村的生活乐趣

这种生活的落脚点

是农旅互动的村walk与庭院经济

第二是城乡融合“和衷共济”之场景

城乡融合就是

实现城乡居民的平等化、一体化

以及城乡要素流动的融合化

突出以县城为乡村振兴的龙头

使市本级、县城、乡镇、村落

和美的融合发展

和美乡村不再是城市的附属载体

而是城市和乡村喜闻乐见的双向奔赴

和美乡村的和衷共济

就是一种和美乡村的生活平等

这种生活的落脚点

是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与建设


第三是环境与经济生态圈

“和睦相处”之场景

也就是把环境与经济组成一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圈

坚持产业生态化

生态产业化的和美路径

和美乡村的和睦相处

就是一种和美乡村的生活质量

这种生活的落脚点是产村一体与乡村打卡处

第四是乡村治理“和风细雨”之场景
 

和美乡村的实质当然是和谐乡村

然而和谐乡村的乡村治理

仍然是通过自治

法治、德治之三治一体

有效的和善治理乡村社会

即要有包容乡村习俗的宽松度

又要能彰显核心价值的主旋律

使和美乡村在治理中和美生存与发展

和美乡村的和风细雨

就是和美乡村的生活宽度

这种生活的落脚点是村委会与和美屋场

第五是乡村干群关系的“和蔼可亲”之场景

在和美乡村中的干群关系应该是和为贵

在坚守“党管村”的原则下

乡村干部即是乡村的管理者与运营者

又是乡村发展的服务者与先行者

而且就是群众中的一员

和美的干群关系

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既有能力解决乡村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又能在问题中不断思考

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和美乡村的和蔼可亲

就是一种和美乡村的生活关系

这种关系的落脚点

是村级服务中心与乡村社区化的居委会

第六是宜居宜业的“和而不同”之场景

一千个乡村有一千种形态

一千个乡村也有一千种发展秘诀

我们的主题是和美乡村

但每一个乡村的宜居宜业却是和而不同

无论是山地还是平原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

无论是都市圈的和美乡村

还是山高路远的和美乡村

无论是一村一品

还是村创与乡创

所谓宜居宜业就是

在合适发展的“抓手”中

再创造更加和美的发展途径

但是每一个和美乡村的宜居宜业发展

都必须突显

个性化、特色化、区域化的产业发展

在传统文化与传统产业的基础上

进行和而不同的乡村创造

和美乡村的和而不同

就是一种和美乡村的生活特色

这种生活的落脚点是乡创中心与一村一品

第七是乡村家庭“和和美美”之场景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和美乡村是由和美家庭组成的

建设和美乡村的归属感

就是每一个和美家庭

和美乡村建设的始终

要围绕家庭和美建设之主线

家庭和美了,乡村就和美了

和美乡村家庭的和和美美

这是一种生活归属

这种生活的落脚点是

“五好家庭与最美家庭”

文博堂已经把它称之为“和美家庭”

也就是制定标准

评选一年一度的和美家庭

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是因为和才产生美

是因为和才产生宜居宜业

是因为和才使乡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只是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

和美乡村的生态是一种和美的生活

和美乡村的生产也是一种和美的生活

和美乡村的生活更是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的乡村生活

一句话,和美乡村是一种和美生活

和和美美、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