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岷江农业园的定位来解读李克强先生的城镇化

从岷江农业园的定位来解读李克强先生的城镇化!

文博堂观点.文博

最近理论界与城乡发展市场中,热传李克强先生的城镇化

但大部分谈到的是李克强先生在2012年9月上旬的一次谈话

李克强先生在出席

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研座谈会上

强调大力推进城镇化,释放内需的巨大潜力,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进步

后来,李克强先生分别在不同的场合,再次重申:

城镇化是我们国家下一步发展的最大红利

 

无独有偶,我在给眉山岷江农业园定位时

就是按照新型城镇化的思路与载体进行的战略思考与定位

这还是在2012年的8月份,文博堂机构受邀眉山市人民政府

给82平方公里的眉山岷江农业园做主题与功能业态的定位

当时,还有许多官员与专家对我的城镇化农业园定位提出质疑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定位与李克强先生的讲话,同出一辙

也许有人说,文博堂机构的高瞻远瞩,其实并非如此

因为我早就看到了李克强先生关于城镇化更早更系统的讲话

这就是,李克强先生在“中欧城镇化高层会议”上的讲话

我清楚的记得这个讲话是2012年的5月3日

当时李克强先生与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阿尔穆尼亚共同出席在

布鲁塞尔皇家剧场举行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开幕式

并演讲题为《开启中欧城镇化战略合作新进程》的讲话

我也就是在5月4日看到的新华网布鲁塞尔5月3日之电

并收藏了李克强先生的这篇讲话全文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李克强先生在讲话中对《清明上河图》的诠释

他说,《清明上河图》就深动描绘了12世纪中国商业城市开封的繁荣景象

他认为,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早就有着辉煌的城市发展史

也许李克强先生认为,那就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化与城镇化

李克强先生还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中国的城镇居民从1.7亿人增加到近7亿人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李克强先生还着重提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李克强先生还强调,推进农村人口真正融入城市,才能促动社会进一步发展

也就是,李克强先生这篇5月讲话

极大的促动了我对岷江农业园城镇化定位之思路

 

眉山岷江农业园坐落在成都与眉山之间的29公里乡村带

我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怎么撬动现代农业与现代城镇化的合二为一的发展

眉山本是一个第一产业基础甚好的农业之市域

但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如果我们只是“一心一意”的去做农业

显然,无法发展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一并发展

所以,我当时的整体方案思路与主题定位就是:

岷江农业园要打造“一产业+三产业=城乡体验经济体的第四产业”

所谓城乡体验经济体,它的原形与实质就是城镇化

所以,我们在岷江农业园的策划既是相关性的,又是看似无中生有的

设定了“三门一园”四个城乡体验经济综合体

因为,每一个综合体都是一个乡村的微型小镇

每一个综合体都是文化、商业、居住、产业的一体

也就是我们说的集

高效农业、乡村旅游、游客集散、农品供应、居民集聚

五位一体的新农村模式经济体

这就是无中生有,这就是新型城镇化

这就是在平凡的乡村大地做有模有样的“经济体”

当然,岷江农业园的主体还是现代高效农业

所以我们浓墨重彩的在岷江农业园又设立了三大产业带

这就是,粮经复合产业带、特色果蔬产业带、花卉苗木产业带

这就是相关性,这就是新农村建设

但没有城乡体验经济体,没有微型小镇及城镇化的定位与发展

何来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呢

所以,我们又把它归纳定位为:

产村一体,两化互动,城乡统筹,三化联动

即,打造成都与眉山的城市阳台

也就是被眉山父母官现在誉为的“眉山模式”

前几天,我给现任岷江农业园的党工委书记

(原市委副秘书长)宋良勇先生发微信

“现在回过头来看,岷江农业园的定位无比正确

因为与李克强先生的城镇化是一唱一和,一脉相承”

他回复:完全同意,完全正确

中国还有近7亿人口生活在农村

我们的城市化刚刚达到52%,而且生活在农村并不可怕

我们要做的是怎么去改变农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及环境

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

始终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

需要我们上下齐心,大力推进发展城镇化,才可能改变现有农村的现状

无疑,眉山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正在开启一条新的农业园城镇化道路

这就是,眉山模式!

我能如此,眉山能如此,中国能如此

我情以何堪!

眉山·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葡萄园主题风景区(城乡体验经济综合体)


 

 

【文博堂欢迎就地级与县级城市发展定位与城市营销和各级政府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