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王安石+钟山乃南京文旅的人物IP也!
大家也许都知道
王安石与当年金陵的关系
这种关系恐怕就是
诗与远方与人生归宿
但不一定理解或者知道
王安石就是当今南京的文旅IP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文博堂早在五年前率先提出
要把王安石打造成为南京文旅大ⅠP
也就是“诗与远方金陵王安石”
终于旧梦成真,五月初始
文博堂就受邀操盘策划
“王安石与南京的诗与远方”
提到金陵+南京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两位大诗人
一位是唐代的李白
一位是宋代的王安石
如果说李白是南京的代言人
那王安石给金陵山水上了大分
他是金陵诗与远方的ⅠP之化身
这首《泊船瓜洲》
是历代教科书绕不过的名篇
诗句中的钟山
说的就是南京的紫金山
王安石虽出生于江西
却三任江宁知府
先后居宁20余年
在南京写的+写南京的诗词有600多首
堪称历代文人之最
南京是他才学抱负的养成之地
也是他急流勇退的避世之港
更是他反复吟诵的精神故乡
王安石献给南京的天花板之作
《桂枝香·金陵怀古》
以金陵为视角的怀古词C位担当
生动立体地将水、陆、空融于一景
绝美的金陵气象跃于纸上
改一贯婉约词风,反悲秋emo情绪
开豪放派词宗先河
连一向自负的苏轼看了
都不禁感叹 “此老乃野狐精也”
元丰七年(1084)七月
刚离开黄州贬所的苏轼路经南京
前来拜访归隐钟山的王安石
两大文豪惺惺相惜一笑泯恩仇
这次相会王安石作为“地导”
有意无意的扮演了金陵文旅IP之角色
这是王安石第一次
在近一千年前就融入南京文旅
不但亲自撰写南京的文旅文案
还身体力行的充当南京文旅导游
陪着苏轼在南京游玩了一个月
在半山园小住数日后
苏轼对钟山景色赞不绝口
王安石失意的晚年
亦被诗意钟山抚慰
也被南京的山水云间治愈
他经常骑上心爱的小毛驴
时不时地在南京的城乡之间闲逛
或去钟山上远眺
或在山水间游走
开启了放飞自我的退休生活
还为钟山写下约百首诗词
自由自在骑驴春游有多惬意
一首《渔家傲》令文旅人羡慕不已
隐于钟山的恬静闲适
在一代文宗的诗句中俯拾皆是
欹眠露坐 题画书壁 登山临水
泛舟骑驴 招客访友 迎来送往
向世人种草了打开钟山的N种方式
王安石安享晚年长眠于此
此乃真爱实锤
文博堂说“王安石+钟山”
乃是南京文旅的“人+物”之超级IP
当然王安石爱钟山也爱玄武湖
《忆金陵》
覆舟山下龙光寺
玄武湖畔五龙堂
想见旧时游历处
烟云渺渺水茫茫
那个时代在玄武湖畔的一幢茅舍里
住着一位名叫杨德逢的隐士
因住湖南岸所以自号"湖阴先生"
他的老友王安石经常来找他论诗
还在他家的墙壁上题诗二首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其二)
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
尚疑身属半山园
王安石写金陵山水
也写金陵的花
一首脍炙人口的《梅花》
清新细腻、含义隽永
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浣溪沙》里绝美春光
毫不吝啬地洒向了半山园
百亩中庭半是苔
门前白道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
山桃溪杏两三栽
为谁零落为谁开
我们不难发现王安石写金陵
其文案就是名副其实的南京文旅推文
有山光水色,有春光花香,有人文历史
有AI沉浸,有场景描述,有体验互动
这是王安石笔下诗意金陵
所以所谓南京之诗与远方仍王安石也
可见王安石就是金陵文旅的人物IP
其人就是王安石,其物首选钟山
也是南京文旅文案第一人
文博堂已经操盘此超级IP
方案出来后将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