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与月:中国人的浪漫主义!
中国人的浪漫
大抵藏在时令与风物里,中秋的月
便是这份浪漫
最具象的注脚
不必说盛唐时
“举头望明月”的直白
也不必提宋代
“明月几时有”的叩问
单是寻常人家的中秋夜
就藏着最朴素的浪漫
老人们搬出自家烙的月饼
酥皮里裹着五仁或豆沙
是积攒了一季的甜
孩子们举着兔儿爷灯笼
在院子里追着月光跑
影子被拉得很长
笑声撞在桂树上
落了一地细碎的欢快
一家人围坐在石桌旁
不说什么宏大的话
只指着月亮说
“今晚的月真圆”
可那“圆”里
早把对团圆的期盼
对远方人的惦念
都装得如此的温馨
圆月之夜
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告白
而是藏在细节里的默契
就像离乡的人
哪怕在异乡的街头
看到一轮圆月
也会忽然想起家里的饭桌
母亲正把
切好的月饼递过来
父亲在一旁说
“多吃点,过了这晚
月亮就要慢慢缺了”
那月亮便成了一根线
一头牵着故土
一头系着游子,轻轻一拉,全是温柔
中秋的月
照过千年的时光
也照过无数人的心事
它不只是天上的一轮清辉
更是中国人
心底的一面镜子
照见团圆,照见思念
照见藏在烟火气里的温暖
这温馨,这温柔,这温暖
是我们独一份的浪漫主义
这浪漫,不喧哗,不热烈
却足够绵长
像月光一样
轻轻地铺满每个中国人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