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高度632米,城市的高度?

上海新高度632米,城市的高度?

文博堂观点.文博

2014年上海将诞生新的城市高度

这枚拔地而起的城市高度就是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

那么城市的高度是否越高越好呢

 

21世纪是一个呼之而出的城市化时代

也是这个地球上所有人追求财富最迫切最疯狂的时代

也是这个世界所有人风起云涌城市的狂躁达到最顶峰的时代

所以,城市的高度更是水涨船高,人满楼高,不亦高乎

全世界即将有70%以上的人居住在城市

然而城市只有两个方向可走

第一个方向是向四周蔓延

第二个方向是向上帝要空间

城市有一个“超级线性比例”

就是说城市的人口每增加一倍

那么城市的创造力和经济的产出就增加了两倍

全球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客观的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无比正确性

所以也理解这一无可奈何

 

城市之楼越来越高

是因为城市人口的密度越来越高

上海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已达到每平方公里近5万人

然而上海向周边的蔓延显然有限

所以,人口高密度的地方只能顺楼而上,与上帝握手

所以,大城市的建筑越来越高,与上帝对话

当然,正因为如此

也决定了这些高高在上的人群接不了地气,脱离了自然

他们许多人即使在春暖花开的日子也足不出户

他们许多人即使在青天白日也是写字间与餐厅成为了两点一线的灰白人生

所以,我们把这种越来越高的城市建筑称为“垂直的郊区

这显然也是一种困惑与无奈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虽然摩天大楼与摩登大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

但就创造力来比较

还不及纽约、伦敦、巴黎、米兰,甚至西雅图、波士顿、奥斯汀等

显然,城市的经济发展又不在于人口密度的填空

更不在于蜗居在高高在上的高层辉煌

(高处不胜寒,人到高处情孤独)

而是在于人与人的交流,而是在于人与人的融合

随着IT产品与互联网的越来越发达

在上海这样的高密度城市里,也许因为高楼林立的原因

我们缺少那种创造性的人与人之间的思想碰撞出心灵火花

然而像旧金山湾区“硅谷”城市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形态

那就是城市的建筑与高度恰到好处

给精英与白领们提供了一个相互融合与相互渗透的交流平台

又如鱼得水,自由浪漫和创造力的野蛮生长

所以从这种建筑与高度产生出来的生产力格外引人注目

 

在城市经济学中还有一个术语叫“雅可布斯密度

(是以已故美国城市学家简·雅可布斯命名)

雅可布斯认为

城市的密度应该以街区人群的互动越融越好,产生人的创造力会越来越大

然后就是城市在提供建筑高度的同时更应该提供人群的互动平台

显然在这一点上,上海的高度缺少这种风度

但愿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在越来越高的今天

应该更加注重越来越“人文活力”的明天

【文博堂欢迎就地级与县级城市发展定位与城市营销和各级政府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