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东新区再思考?

关于眉山市岷东新区定位与发展的再思考

文博堂观点.文博

本人及上海文博堂城市研究机构自去年7月始,就担任贵市岷东新区的营销策划与发展顾问,本人也多次参与和主导了岷东新区的规划定位和城市营销。

就岷东新区的定位与发展,近期我与我的专家团队又在进一步的思索与考量,总觉得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不断修正与完善我们对岷东新区的定位与发展之课题。结合我机构专家组在5月初又到岷东新区实地考察与回访一周的作业,下面就我本人及机构的一些零碎的想法、不成文章的如下思考:

一、岷东新区原来规划与现在发展的背景浅析

岷东新区的规划立案是在2011年,最终规划落位是在2012年。我们认为,当时规划的初始愿景大的方向都是正确的,即,生活品质之城。但那时候的上层建筑与经济社会的背景正处在一个新老交替和转型升级的时候,比如,从上层建筑的层面来讲,是在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和十八大召开之际;从宏观经济的发展局势来讲,是处在“刺激政策”过渡“经济减速转型”之际;从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来讲,是处在城市化升级到新型城镇化之际,即,从城乡统筹的新农村建设进入到城乡一体的城镇化建设;从眉山发展的态势来讲,是从“融入成都,对接天府”上升到“自我加压,主动突破”为实现2017年“三四五翻番”的冲刺阶段之际。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政府的导向与市场的形势,无论是微妙还是直观,都发生了一定的甚至量与质的变化,所以,在这两种背景下诞生的岷东新区有必要重新审时度势和与时俱进的考量我们的定位与发展方向(至少从说辞到行为上要有所改善和改观)。

二、新型城镇化下的岷东新区怎样更加正确与完善

新型城镇化无疑是我们国家乃至眉山以后许多年最大发展的潜力,十八大报告中,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有8次提到城镇化,李克强总理也多次提到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十几年的社会经济最大的驱动力量和最大的红利。本人认为,新型城镇化有两个最重要的元素,第一是人的城镇化,第二是生活的城镇化。其中,发展规划、户籍改革、土地制度、农村产权、城乡一体,又是新型城镇化最主要的改革内容。但接下来的就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载体(岷东新区)就是要构筑新型城镇化最主要的社会体和经济体(或岷东新区社会经济体)。

在这种背景下的岷东新区,本人认为有如下三个方面值得我们重新考量:

1、岷东新区应该是城乡统筹的示范区

因为岷东新区69平方公里覆盖了市、区、县、镇、乡、村等城乡地域(比如,辖区内的富牛镇、太和镇、土地乡、崇礼镇等),那么岷东新区的定位与发展必须是城乡统筹的示范区(另当别论)。

2、岷东新区应该是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基地

因为最终岷东新区要解决的问题是城镇一体、城乡一体、城田一体,也就是新型城镇化的眉山最大的田园城市(但我们要注意,新型城镇化之城乡一体并非要消除原有的乡镇格局与风貌,比如,当初我们在给苏州工业园区定位时,就强烈要求保留覆盖内的乡镇形态。现在回过头来看,无疑是正确的,因为苏州工业园区内的乡镇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与新的发展,而且这些乡镇也是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强力支撑)。

3、岷东新区应该是“以城为主、城乡合一”的眉山城市市本级

所谓“以城为主”,就是我们的主题定位仍然是“打造生活品质之城”。但有两个重要的发展态势不可忽视。其一,岷东新区生活品质之城是城乡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城;其二,岷东新区又是一个城市市本级,即,眉山城市增强与增厚的最大载体,这个载体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必须又要是一个极具效益的经济体(如果我们认同是经济体,我们又必须按经济体的规律来构筑经济体中的产业载体与每一个载体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另当别论)。

三、岷东新区应该是“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城市经济体

上述说到要实现人与生活的城镇化,就必须要依靠强大的经济效益来支撑,当然这里有一个决不能动摇的前提,这就是决不能以牺牲生态资源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这是一条要坚守的底线。当然,我们又不能把生态与产业看成水火不相容,即,简单的把它对立起来。因为岷东新区最大的资源就是生态,那么,最大的产业还是生态。我认为,“产业是鱼,生态是水”,岷东新区生态与产业的关系乃如鱼得水。所以本人认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就是岷东新区的主要发展定位与方向。(然而,我总感觉到现在的岷东新区,无论是定位还是发展态势,都有一点点偏向单一的旅游载体的建设和东坡文化形态的构筑,本人认为:岷东新区的旅游产业从区域旅游环境及产业基础来说,岷东新区并没有太大的市场竞争力,而东坡文化只能是岷东新区的一件社会发展的外衣和经济发展的一项势力,而不应该是岷东新区的内外体和全部的势力,何况东坡文化应该以老城区和东坡区为主,并非是岷东新区的自然形态和往后发展的主要态势。所以我本人认为,岷东新区必须是一个“产业生态一体化”的经济体;现在的定位太“柔”,早先我给岷东新区定位时说到的“软产业”实际上就是“生态产业一体化”,要知道“软产业”也就是“硬实力”。)

只是在这种定位与发展中,我们又要注意,我们不一定要采取收购土地统规统建的唯一办法来发展岷东新区,而且我认为,岷东新区并非常规意义上的开发区,至少我们现在不能按我们国家原有开发区的那种模式来定位与发展,新型城镇化最讲究的是因地制宜和空间城镇化。所以,有一件事情我们可以提早做,这就是岷东新区的户籍制度改革与农田产权的确认,即,人的城镇化和统一规划之下的个性化和产权的保留。如果把这件事情做好了,我们就构筑了一个城乡一体,但又城乡有别的社会体和经济体(又使岷东新区早日产生与集聚更多的市民群体)。

另外,岷东新区的产业规划和业态定位完全可以按照新型城镇化的模式进行定位与规划。即,构筑四川新型城镇化的“城乡一体”示范区

这样做还有一个隐藏的目的,这就是国家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估计年内出台。(本人也正在参与长三角与湖南多个新型城镇化政策配套的顾问,)那么届时我们岷东新区的城乡一体化就可以名正言顺对等与对接国家颁布的新型城镇化政策(从而在多点多极的支撑中又增加一项无限动力)。

当然,这样做还有一个大胆的目的,就是为了门当户对(新型城镇化载体招商)和对号入座的(投资新型城镇化载体)岷东新区的招商引资。因为往后许多年资本市场会淡化对原始“新城”和“开发区”的对接与投资,而会顺应大势的“投其所好”的参与和投向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如果岷东新区能够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构筑科学体系的新型城镇化项目载体,再加上眉山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局面,岷东新区就会“一区激起千层浪”,引来外资、外力、外智的多面渗透与多方投资。

这样做的目的归根结底是,打造眉山城市市本级的增长极,使岷东新区的定位与发展逐步成为眉山城市的又一个半边江山。因为靠原始开发区、拉动投资的时代告一段落了,只有岷东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才可立足眉山市本级的市场地位,才可支撑眉山区域的2017年“三四五翻番”之“眉山梦”(即,实现GDP1800亿)。

上述只言片语,只是我和同仁近期对岷东新区在新的形势下的初步思考,对岷东新区的定位与发展并非雪中送炭,因为在眉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岷东新区管委会科学实施与大力推进下,岷东新区的开局与态势良好而强劲,我只是锦上添花的提出本人及文博堂团队的一些建设性建议。我把眉山视为第二故乡,近一年来至少有20多次往返上海与眉山之间,同时眉山的干部与百姓也给予了我和文博堂团队太多的关怀与机会及平台。不为眉山说一点话、做一点事,情以何堪!

上海文博堂城市发展与营销研究所所长 / 文博

2013年6月8日                       

【文博堂欢迎就地级与县级城市发展定位与城市营销和各级政府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