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堂“种地”那些事儿!

文博堂“种地”那些事儿!

文博堂观点.文博

屈指数来文博堂种地的历史十年有余了

就是种菜,当然也包括栽些花卉

这些年文博堂在上海有三个办公的地方

但种菜栽花只有别墅处的文公馆才可

因为那里有七八分地

一个看起来偌大的花园

就是这个七八分地要供应文博堂

三个地方的吃菜与摆花秀

也就是说这三个小食堂

大部分的蔬菜都来自文公馆

都是我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收成

吃起来当然别有一番滋味

种菜栽花的主要农艺师首先是我的父亲

退休的父亲从老家来到上海“照顾”我

看到文公馆前后的那七八分地

他认为太奢侈,那样的舍不得

自然而然的老父亲成为了我们的“老园丁”

父亲06年脑溢血忽然过逝

我有点措手不及,一时间陷入悲伤

那块地为此荒废了一年多

满园的野草爬上窗户,满目苍凉

父亲微微驼背的身影

从此在那后院里我再也看不见

父亲走了,我们重新吃上新鲜的蔬菜

是因为母亲来接手了

白发渐多的母亲仿佛用这七八分地

栽满和填补了对我父亲的思念与孤独

 

当然无论是老父亲还是老母亲

他们的种菜栽花

文博堂的员工更多的是帮工与参与

也就是主要劳动力

重一点的活

自然而然的是我的小伙伴们亲力亲为

特别是双休日

干部以上的员工更是纷纷报名要参加劳动

现在我们又增加了湖南文公馆

同样开设在别墅区里

花园与菜园的面积估计有一亩三分地了

一年四季

文公馆瓜果飘香,花前月下

背靠办公,面朝菜园

春暖花开,丰衣足食

好在文博堂机构大部分员工

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来自农村

特别是苏北的小伙伴们

很多人还带来了家乡的优质种子

即使出生与长大都在上海滩的员工

对种菜栽花也是如此的新鲜与兴趣

想不到文公馆还真能填补了他种地的人生

种地

成为了文博堂机构一种心照不宣的作业

几年过去,我们还诞生了三四个劳模

比如,种冬瓜的高手

能把冬瓜种到5060

比如,栽花的高手

能把鲜花养佑到开花又结果

比如,护花使者

能把花移栽到文博堂不同写字空间

许多次我们还把青涩的鲜花

夜行千里护送到湖南文公馆的花园菜地

种菜栽花在文博堂忽然间成为了一种奖赏

就是说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拈花惹草”的

除非你确实能说会道、能工巧匠、能屈能伸

只可惜,我的老母亲年近八旬

虽然耳不聋眼不花,脚步还灵

但可怜她思乡心切,叶落归根

终于放下了上海的种菜栽花,回老家去了

于似乎

我接过了那把似乎还尚存父亲母亲体温的锄头

带领我的小伙伴们“披星戴月”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就像那花儿一样

花开又花落,春风吹又生

 

此时我在文公馆的花园缓步而行

这个季节仅有的蔬菜还是那么绿色葱葱

夕阳卷着深秋漫过银色的上海滩

人间正道是沧桑

我在想:哪天我老了

这满目的菜园谁来耕作

亲爱的

又有谁来收成,牵我走过花园菜地

 

【文博堂欢迎就地级与县级城市发展定位与城市营销和各级政府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