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与4.0的殊途同归! 文博堂观点.文博 德国提出了一个工业4.0 用一句话来诠释就是“德国工业智能化” 中国政府似乎不敢怠慢 于是提出了一个工业2025 用一句话来诠释就是“中国工业智能化” 但我们为什么又要多此一举呢 因为4.0不但高度概括而且通俗易懂 就是工业1.0蒸汽机时代 就是工业2.0电动机时代 就是工业3.0自动化时代 到如今的工业4.0智能化时代 然而我们的国家有关部门 总要给自己找一个台阶 然后又要显示自己的与时俱进 所以我们在德国工业4.0的大树之下 栽了一片小树林 这就是《中国制造2025》 问题就是我们的2025显得有点费解 又有点啰里八嗦 它没有4.0一目了然有层次感 也没有4.0一呼百应有执行力 我还以为是一部国产大片的片名 我们当然能理解政府有关机构的如此之道 我们也能理解中国工业的如此现状 就像工信部政策司司长冯飞先生 前几天一次探讨会上对我说的一句话 “我们首先是要补3.0的课 又要攻坚中国工业智能化的制高点” 我们是补课?还是占领制高点 显然摆在我们面前 骑虎难下,但又要硬着头皮迎头而上 我想这就是《中国制造2025》 出笼的现状与背景吧 那么《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 它们的异曲同工又在哪里呢 记得工信部的苗圩部长是这样解释的 “德国工业4.0就是中国两化的异曲同工 即,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度融合” 3月27日国新办举行的政策吹风会上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是这样诠释的 “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 相同点就是新一轮科技革命 和产业变革的主要特征是 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 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革命与能源 医疗、制造、交通、农业、媒体等相结合 会产生新的产品、新的业态、新的模式和新的技术 会产生巨大的产业影响力 比如说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这一变革的趋势和核心就是制造业的数字化 网络化和智能化,在这一点上 《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 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 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 差异化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德国制造业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 第二、所以它直接实施工业4.0 在两化融合,在信息化推动‘互联网+’ 各方面具有优势,而且产业技术比较好 中国是在工业2.0、3.0以及4.0 同时推动的情况下 要实现我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还要实现在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任务就比德国实现工业4.0 更加复杂、更加艰巨 但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最重要的目标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苏波称《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 不是完全等同于德国工业4.0 德国工业4.0就是 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 《中国制造2025》从始至终贯穿着 应对新科技革命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理念和措施 但是它不是 专门为应对新一轮革命制定的一个规划 它还要顾及到规模庞大的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还顾及到我们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所以我们在未来的 《中国制造2025》‘1+X’的规划体系里 将专门制定一个跟德国4.0相类似的 落实我们《中国制造2025》总体理念 和原则的这样一个规划 比如说智能制造的规划 或者两化融合的规划 这个规划就是跟德国工业4.0完全一样的 还有推进方式上 我们要从2.0、3.0向4.0推进 任务更加艰巨 但是最终会形成双方在4.0上的会合” 上述的诠释显然有多此一举之嫌 但无论怎样 我们还是要为《中国制造2025》鼓掌喝彩 但无论怎样 我们还是要为《中国制造2025》摇旗呐喊 但无论怎样 我们还是要为《中国制造2025》前赴后继 因为我们的2025和德国的4.0 就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因为我们的制造梦和德国的工业梦 都是中国梦世界梦
其实我们的4.0技术相对于4.0产业 我们与德国的4.0并非有多大差别 而是我们的执行力与德国的执行力差别太大 所以我们针对德国4.0不是2025的问题 而是怎么将知识+政府+企业=生产力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根本还在 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并建立一套有政策色彩有市场机制的 技术转发生产力保护与激励机制 还是邓小平的那句话“科技就是生产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