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从眉山《苏东坡》进京献礼两会谈起!

【文言博语夜话】
 文博:从眉山《苏东坡》进京献礼两会谈起!
文博堂观点.文博
 
北京这两天气温回升
三号那天气温高达十二度
对于京城来说这是一个温暖的春天
因为《苏东坡》
一枚穿越千年的暖男悄悄地走进了北京
这就是眉山市和四川人民艺术剧院
联合出品的话剧《苏东坡》
在北京成功演出引发的“苏轼温度”
 
作为眉山市的顾问
文博堂广大同仁千里之外感同身受
每一座城市都会有一位传统文化大家
每一座城市也就会有一出文化大戏
如果每一座城市的文化
都能像眉山一样进京又走心
我们的文化产业
就会像春天一样百花齐放
眉山从一台《苏东坡》舞台话剧进京演出开始
必将红遍大江南北
进入寻常百姓家
其实仅有苏东坡是不够的
能够把苏东坡演绎得如此活色生香又朴实无华
在文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方面
眉山无疑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对大多数观众而言
我们只是观看了《苏东坡》的一花独秀
实际上眉山正在给我们烹饪
一桌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大餐
限于篇幅原因
我今天想重点谈一谈
《苏东坡》舞台剧的本土化、年轻化、生活化、产业化
 
本土化是因为《苏东坡》
呈现的独具地域特色所融入的川式幽默
当许多地方的本土戏剧还在为
说方言还是普通话纠结的时候
《苏东坡》在舞台上呈现的四川方言
已经引发了北京观众的阵阵笑声与掌声
 年轻化是因为《苏东坡》
推陈出新,充满了现代气息
把一个近千年的北宋文化巨匠苏东坡
拉近到当下八零九零后的观众心中
使年轻人耳目一新又倍感亲切
 
生活化是因为《苏东坡》
没有刻意的表现苏轼高高在上的文学造诣
剧中所呈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吃货”形象
把大文豪与大厨师合二为一
使苏轼的形象既跃然台上又能走下舞台
 
产业化是因为《苏东坡》
不仅是一台话剧,更是一个文化产品
随着四十场巡回演出的历练
《苏东坡》无疑会成为文化产业化的一大品牌
也就是说《苏东坡》的巡回演出
使苏东坡的文化与精神魅力深入人心
又把眉山的相关性文化产品推向了全国
 
值得一提的还有
《苏东坡》一剧的延伸产品
也就是我们当下热议的文化IP
可以预见也将会随着《苏东坡》这台大戏
没完没了的在全国乃至世界遍地开花
不难看出,苏东坡从本土化出发
到年轻化、生活化、产业化
走的就是一条构筑中华文化复兴的康庄大道
 
国家大剧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
也是中国故事与中国大戏
文化产业化的最高平台
话剧《苏东坡》在国家大剧院
三号四号的好戏连台的成功演出
得益于四川省2017年
实施历史名人文化
传承创新工程的战略部署
也得益于眉山2017年文化立市
“七个一文化工程”的推进与实施
即,“做精一个博物馆,举办一个研讨会
打造一部舞台剧,拍摄一部电视剧
筹办一所东坡文学院,承办一台中央级晚会
打造一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三号晚上《苏东坡》在国家大剧院第一次演出
眉山市委书记慕新海
宣传部长付庆一赫然在座
并亲自向北京观众推介与诠释《苏东坡》
东坡故里眉山的父母官带戏进京倾情奉献
无疑给北京正在召开的两会
献上了一份眉山出品的文化大礼
这只是开启了眉山文化大戏唱响全国的首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眉清目秀,山外有山
眉山,月亮升起的地方
好一出文化大戏《苏东坡》在京城冉冉升起
我们期待眉山苏轼、世界东坡
更加绚烂地照耀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