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着的刘家大院

大邑县刘文彩庄园以豪奢著称,洪雅县曾家大院以布局取胜,而彭山县江渎乡的刘家大院则以族为村,不经意间从乾隆年间走来。走进刘家大院,你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院落、文物的村庄,似乎听见了族长威严的训斥和违反族规者被棍棒击打的声音。祠堂、牌坊、族谱、春凳……刘家大院告诉你,偷盗东西、不尊长辈、打架斗殴、奸杀抢掠等有辱族风的行为,将受到族规的严厉惩罚。  
    2004年4月7日,刘家大院将举行竣工剪彩仪式,富有封建时代家族色彩的刘家大院从而转入开发民俗文化旅游。刘家大院从昨天迈入今天……  

从牌坊说起  
    一个村居然为祠堂修起了牌坊,并且大张旗鼓全民动员,这在现在的人看来确实算个新鲜事。  
    彭山县江渎乡泥湾村为刘家大院修的牌坊高10米,宽12米。去年10月下旬破土奠基,今年2月中旬竣工。牌坊矗立在彭山县东干道边。  
    泥湾村有6个社307户1023人,一个村组合成刘家大院,全村村民90%姓刘。刘家祠堂所在地是4个社的中心,住有600多人。  
    刘家祠堂被周围高低错落的房子包围,宽大的院坝显示这里曾经是族人聚集开会的中心。祠堂正上方一颗红五角星闪闪发亮,烙下刘家大院曾经历特定历史的印痕。房檐边竖着一块碑:彭山县文物保护单位刘家祠堂,落款是彭山县人民政府一九八八年六月三十日公布。  

    走过小天井进入内堂,左右厢房布局严谨。这里是族人聚会议事、族长行使家法的地方。我们仿佛听见了族长威严的训斥,违反族规者被棍棒击打的声音。这些只能在影视剧中见到的场面,让人不寒而栗。  
    刘家祠堂如今成了泥湾村委会办公的地方,每间空屋都贴着会议室、微机室、办公室、档案室等小牌,有的屋里还堆放着没有搬走的高凳、小推车等粉饰工具。  
    刘家祠堂已有100多年没有大修,建筑破烂不堪,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如再不维修将难以维持原貌。  
    泥湾村委会建祠记事上详细记述了刘家大院的历史及其修缮始末:“刘氏宗族是运柏公之中于尚英公的三个儿子:发海、发源、发楠于乾隆丁已(公元1736年)从广东嘉应州乔迁四川彭山县起祖。刘氏宗祠始建于乾隆庚寅三十五年(公元1771年),由发楠公出资兴山乙向,历经两年,建设以宗祠为轴心,四个大宅院,十四个小宅院合围一体成刘家大院……”修建牌坊历时99天,整修、扩建刘家大院大门、大道、广场、宗祠、池塘等。  

老人为你讲 “族规” 
    87岁的刘德文曾经历两任族长时期,是刘家大院的历史权威。他说,两任族长叫刘仁和、刘作云,解放后就没有了族长。在老人的记忆中,偷盗东西、不尊长辈、打架斗殴、奸杀抢掠等有辱族风的行为,将受到族规的严厉惩罚。两任族长曾行使过两次“家法”。  
一次是刘文辟的老爷偷祠堂香炉,两房人为此打起了“家官司”,最后族长行使“家法”将其棒打撵出家族。  
    另一次是刘正严扑在“春凳”上被打屁股,半个月不能下地。由于老人当时只有几岁,已记不清刘正严究竟犯了哪条族规。  
    老人土生土长在刘家大院,自家以前靠租地为生。由于家境贫寒,只把四书“抱齐” (读完)。解放前刘家大院办有“刘氏培英小学”,凡是刘姓人读书不出钱,外姓人只出书本费。因此刘家大院素有重教好学的传统,饱读诗书的人备受族人的尊敬。  
    每年都要吃“清明会”,杀大肥猪,这一天是刘家大院最热闹的一天。猪肉多少根据房份分配,房份多的分半斤,房份少的分几斤。由于大家都是同房亲戚,谁家结婚基本上都要喊齐。刘汉之的儿子刘魁兴结婚坐了八九十桌,还放了烟花,这在当时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