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小档案
案名:新黄山商业步行街
主打口号:观山迎客松·逛街新黄山
体量:约26万平方米(1、2、3期)
投资商:上海永久集团开发有限公司/上海正地投资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开发商:黄山永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定位策划:上海文博堂机构
◆黄山缺什么?
受邀上海永久集团与上海正地集团是一件很兴奋的事。因为这两个集团在上海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办公大厦,都有自己雄厚的固定资产,包括大型酒店等。当然最兴奋的是他们合伙合资要在黄山这个小小的地级市打造一个用他们的话说"一站式"的商业王国项目。
那么小小的黄山市是否真正的缺少一个大大的"一站式"的商业项目呢?
我通过一段时间市场调研后认为,可要可不要,可要是黄山市"有山无商",当时我提出这四个字真把黄山市国土规划与商业等部门的"头头脑脑"们将了一军,实际上很简单的就能表明此四个字的事实性。大多去黄山的人是冲着山去的,下得山来黄山市几乎没地方可去玩了,可你到西湖有杭州城可逛,到东湖有武汉街可玩,而黄山除了黄山还是黄山,去黄山的游客一般不在黄山过夜,宁可到杭州与上海去睡觉,所以还是一句话:黄山需要商业,黄山市"有山无商",但并不是黄山市马上就需要一个26万方的大大的商业项目,其支撑性最多先做第一期,即6-8万平方米足矣。
◆拾肆 观山迎客松·逛街新黄山
上山是为了看山、看松、黄山的迎客松中外闻名,大树底下好乘凉,所以其项目名称,我有意取了一个"借山扬街"的案名"新黄山商业步行街"。当然这里还有一层意思,黄山市原本为徽州县,后来是屯溪县,再如今才改为黄山市。新黄山商业步行街也是新黄山的一张名片吧。所以我的定位先从案名开始,不言而喻,言也喻,新黄山商业步行街就是要打破黄山市"有山没有商"的旧局面,即黄山市要成为真正叫得响的旅游城市,首先要成为一个好玩的商业城市。
◆城市客厅,一拍即合
当今市场上稍微大一点的商业项目,几乎一个定位都叫什么"一站式"或 "摩尔(Mall)街",但黄山并非真正需要这种从国外来的"二手货",而是需要一个真正体现徽州传统文化,徽商商业文化与当代商业合为一体的商业生活街区,如是我大胆地提出,新黄山商业步行街应是黄山市的"城市客厅",是集徽商文化与当代商业,即:吃喝玩乐住购为一体的生活商业,是一个黄山市老百姓与中外游客都喜闻乐玩的黄山"城市客厅",自然我的定位概念与思路得到了黄山市政府与投资开发商的拍案叫绝。
◆真正的"拦路虎"终于来到
项目的功能定位与形象定位谈不上一路绿灯,但总算得到了开发商、投资商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同,但当我们将项目的建筑形态再次提报黄山市有关政府时,却一下炸开了锅,就项目的建筑形态定位,即项目的建筑风格与格局进行定位提案时,(我们好不容易说服开发商与投资商的建筑形态定位),真正的"拦路虎"在政府,双方争论的焦点在,政府观点:"新黄山商业步行街必须百分之百地再现徽州明清的传统建筑,这是省政府的指示。这是市政府的要求。"(后面的两个"这是"够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我方观点:"作为体现现代商业与城市商业发展特点的"新黄山"其商业在传承徽州即"徽文化"建筑的基础上,要进行改良性的建筑规划,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新黄山发展的昭示,这是新商业的对建筑格局与形态的要求。"(我们针锋相对的也来了两个"这是")此话一出,我们是紧张的,氛围是紧张的,空气都是紧张的,双方都是紧张的;那一个月时间里,我的工作就是"解释",我的职业就是"说客",后来终于在黄山市黎副市长的慢慢金口玉言下,总算在双方各让半步的状况下,我们的方案终于得到规划部门的"大印盖下""一章定音"(因为我听说这位黎副市长在长三角的发达城市苏州曾学习实践过半年之久,他的现代商业文化意识终于帮了我的大忙。)众所周知,现代商业的经营性、开放性确实与传统建筑之间有较大矛盾,有的业态甚至格格不入,但完全按照文博堂的思想也不可能,真正的成功与完善,只有两个字在坚持大方向的原则下"妥协",可谓双方一妥二协。
2009年7月2日终于迎来了"新黄山商业步行街"的开工大喜之日。而且因为迎合了现代商业的定位,"新黄山"在开工之前就签订了许多国际国内一流的商业品牌。我认为定位策划"新黄山"的同时,这是营销"新黄山"的同时,如果一个营销者在给项目定位时只唯定位而定位,唯建筑而建筑,不带着营销的观点与思路去进行项目定位,那么这个项目只是一个项目,而不是一个品牌,不是一个产品,而品牌与产品更是要与时代同发展。并走在这个时代的前半步。这就叫:与时俱进,解放思想!
【文博堂欢迎就地级与县级城市发展定位与城市营销和各级政府交流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