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我心中的桥! 文博堂观点.文博 我这一代中国人心中都有一座桥 这就是“赵州桥” 这一次我等石家庄的考察之旅 我建议首先应该是文化之旅 “才上正定拜子龙 又来赵县访神桥 同为华夏人和物 文言博语话国豪” 我的这四句小诗就是这次文化之旅的写照
坐落在石家庄南约40公里赵县的赵州桥 让我们魂牵梦绕了近半个世纪 上世纪60年代《赵州桥》之桥之文 就载入了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 现在我小孩的小学语文课本《赵州桥》还是历历在目 什么时候我能带着课本 “却过赵州桥上” 这是我心中早年的一大梦想
八月三十号的上午 我等就“却过赵州桥上,阅桥下,东流水” (元/李庭/文) 时隔约1400年的赵州桥 被我们一览无余、凭桥而立、遥想千年 赵州桥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小一些 但又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玲珑俊秀 历史的车轮之印在桥背上依稀可见 显然它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伟岸与伟大 我只能用 玲秀、精致、稳重、大方 对称、工整、匀称、和谐 来描绘我眼前的 至今还在南来北往的赵州桥 但我更多的只有两个字“惊艳” 犹如一幅画中廊桥 犹如一件精湛的艺术品 又犹如一枚天外来客 亭亭玉立又雄姿硬朗 巧妙绝伦又实在可依 赵州桥有三绝,让世界桥梁专家“拍桥叫绝” 也让世界桥梁史为此而浓墨重彩 第一绝:“券”小于半圆 因而大拱之上没有陡坡 车马上下宛如平地 第二绝:“撞”空而不实 从而使洪水流畅又不产生对桥过大的冲击 比同体积的桥要减轻500多吨 第三绝:“洞”砌并列式 用二十八道小券并列成9.2米宽的大券 从而使整桥坚固又易修 甚至修桥时也不影响桥上车来人往 上述三绝至今使多少能人志士与行家里手 都无法探究这其中的缘由与传奇 所以赵州桥又称“神桥” 其实不管赵州桥有多么的传奇故事 它只是一架我们的祖辈们 精心搭建与用心构造的一座联通南北、跨越洨水 方便百姓的“大石桥” 当我们走近它不由得小心翼翼又欲罢不能 不肯在他的桥背上再留下任何足迹 更不想在他身上添加更多的重量
缓步在赵州桥上 又沿着洨水的青青杨柳前行 我在想一个问题 梁思成先生说:赵州桥可称为中国工程界一绝 因为西方圆弧拱桥是世界的伟大杰作 约在610年左右才在西方文明中制造问世 而1400年前的赵州桥就技艺超群 可想而知中国人的制造工艺何等了得 中华文明又是何等的造福人类 但如今的制造产业市场 我们却把德国人恭维得至高无上 又不得不为德国的产品唯品牌 看来我们的制造产业只是一个传承问题 我们的祖先其制造文化和制造工艺 其基因和血脉其实早就根深蒂固、源远流长 只是到如今没有一脉相承 只是到如今没有一衣带水 看到眼前的赵州桥,遥想千年之前的巧夺天工 无论是从设计还是到造型 无论是从构架还是到石质 无论是从手工制作的精湛工艺 还是退后一步看到的艺术生辉 都令我们叹为观止 在为我们的工艺大师鲁班先生 及那些能工巧匠的石匠祖先们自豪的同时 又感叹如今国产制造工艺是何等的不艺不才 离开赵州桥之前再一次回眸赵州桥 “水中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 我不由得再一次肃然起敬 并转过身来面对它弯下腰深深的鞠躬
赵州桥、我心中的桥 才走过你 我们还有多远的路要走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