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想起柳子的“独钓寒江雪”,万千孤芳也!

大雪,想起柳子的“独钓寒江雪”,万千孤芳也!


昨天是24节气中的大雪
不由得想起柳宗元
也是在这样大雪日子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无独有偶,在这个冬天
央视正在热播
大型沉浸式实景文献片《唐宋八大家》
其中第三期穿越到了
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
这当然也成为了
文博堂小伙伴们
定时收看的“宗师列传”

三年前文博堂在永州
操盘策划的经典案例
“永州之野”之区域品牌
就是来自柳宗元的那首
《捕蛇者说》的开篇之句
当然不仅如此
我们在永州的城市夜间模式
文旅融合、乡村振兴
等等策划与规划
都把柳宗元的
“似淡而实美”之独特之美
镶嵌、整合、应用到了方案之中
虽然有人说
柳宗元与苏东坡中间
只隔着“心态”两字
一个快乐,一个悲伤

而文博堂认为
苏东坡与柳宗元虽然相隔两百多年
有着不同的背景、环境、际遇
但其心境与历练,处世与人格
都是一脉相承的中国文人风骨
记得苏东坡、欧阳修
都有过比我们更明白
与深层次的评价柳宗元
苏轼说:“所贵乎枯谈者
谓其外枯而中膏
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欧阳修说:“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
超凌骤拔擢,过盛辄伤摧
苦其危虑心,常使鸣心哀
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
山穷与水险,上下极沿洄
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
特别是按苏东坡的意思是说
柳宗元的表面是清苦的
但其心态是芳香肥沃的

看似孤独寂寞
其实是丰盛优美的
也就是“似淡而实美”
虽然央视包括柳州和永州等地
当代些许文人墨客

(当然也包括我们)用了“千万孤独”
来评价与定格柳宗元
但文博堂观点认为
柳宗元留给我们的却是“万千孤芳”
一字之差,却是不同的孤影
一个是寡、一个是美
一个是冷漠、一个是温存
我们从《江雪》的最后一句
“独钓寒江雪”来研判
就不难发现柳宗元的
傲骨风霜、独领风骚
那种在千万之中
那种在寒江之边
那种在孤舟之上
独树一帜的独领风骚
一人独钓一江雪
无比体现出柳宗元的
孤美守护与绝伦之美
无不呈现出柳宗元的纯粹与孤芳
孤芳是高洁幽香的,能温暖万千
而一味地孤独却不一定

也许冷落千万
当然,也许有人说柳宗元的千万孤独
只是一种概括性的特定语境
而不是“千万孤独”之字面之意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认为
面向万千大众而传播
还是一目了然而好
如果我们把柳宗元的千万孤独
升华到万千孤芳
那么柳宗元在我们的心目中
而不是孤独寂寞的
也不是悲天悯人的
更不是心灰意冷的
而是一个争芳斗艳
流芳后世的柳宗元
那么我们在传承与弘扬柳子文化之中
就能更好的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中
使其柳宗元的形象充满了一种
“似淡而实美”的丰盛
使其更好的转化
柳子文化的文旅化、场景化、IP化

更好的发展柳子文化的全时空、全维度、全镜头
这样的话
给柳州+永州等地的
柳宗元文化创造与创新
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这种空间中可一扫
过去的那种悲催与寂寞
从而使柳子文化
“似淡而实美”的大美绝伦
所以文博堂更主张
清代大诗人
王士祯对柳宗元的
近乎场景化的描绘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笔调似乎是一意孤行,
画面却是万千孤芳

(另外,就是柳州+永州等地
在传承柳宗元文化时
为什么不把刘禹锡与柳宗元放在
一个课案上去研究与弘扬呢
柳刘之交、高山流水觅知音
知音不在谁堪听?
他们可是神仙友谊呀,
也是真正的“灵魂伴侣”
他们是一块双面而向心的硬币啊
当然这是话外之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