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乡村情结与伪乡村主义,都是伪! 文博堂观点.文博 早年有一首歌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无疑使很多城里人对小芳对小村对小桥流水有一种向往 但如今的小芳呢,也许转型成了城郊结合部的女人 但如今的小村呢,也许升级成了半生半熟的小城 但如今的小桥流水呢,也许不再乡村 当然,也不是城市 城里人有一种乡村情结 你要他一年360天都呆在乡村,他呆不下去 但你让他每一个月或每一个季度或春秋两季 去踏春,去赏秋,去吃农家饭,去乡村走马观花 他非常乐意,但时间长了,他不干了 因为小芳不在,或者不再 城里人终于奈不住寂寞,终于落荒而逃 可见,这是一种伪乡村情结 因为中国每天有近百条村消失 这个数字很吓人,也许也很渲染 当然,他说的消失,不是那个村庄不见了 而是城市化与城镇化的风起云涌,笼罩与模糊了那原来的村落 于是又有一种乡村主义在大声疾呼:保护我们的原始村落 中国内地的城市化到了51.3% “农耕社会,乡土中国”即将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 还有进城的农民回乡感叹 “故乡,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说的是情感和精神上的故乡忽然无依无靠 中国农民与中国乡村有一种被连根拔起的无归宿感 显然,这也是一种忧虑,一种社会转型中的阵痛 当然值得我们在城镇化与新农村这两者之间思考与反省 但,笔者认为,这种思考与反省并不是要对那一种模式的抛弃 而是要在这两之间,找到一种更节约,更集约,更多快好省的办法 我们千万不要认为,保护原始的村落,就是保护了文化与农民 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克隆与复制的城市化,就是提升了文化与农民 当然,这个问题,不是我这一篇小小博文的课题 今天要说的就是,某些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原始村落 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或者要原封保护的吗 每一个人上了年纪,都会如此怀念那原始而又古朴的村落 比如,乡间小路上骑在牛背上的吹着民间小调的牧童 比如,村边的小河里光着屁股的在戏水的农家弟子 比如,烈日之下打谷场上汗流浃背的农妇 比如,庄稼地里牛在耕田人在舞鞭的天人合一的农夫耕地 但,我们就忍心 把村庄把农民把那里的一块泥砖一片陈瓦放在那个遥远的年代 把小芳永远寡守村头,隔村相望,我们只是偶尔去休闲发泄 但,我们就欣赏 那种原始,那种所谓的古朴,那种处女似的青涩 把小村永远封存相框,隔城抚摸,我们只是偶尔去孤芳自赏 可见,这也是一种伪乡村主义 也许比上述的伪乡村情结,更自私,更可怕 尽管我们都希望,有那么一片自留地,有那么一块精神家园 又见炊烟 但,我们的幸福从来,又不可能永远建立或依托在那个村庄 许多幸福,许多情结,我们都是在守望与怀念中又去展望与改变 未来的中国乡村与中国城市,只有四个字,那就是: 美丽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