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群的主与副!

浅谈城市群的主与副!

文博堂观点.文博

我所说的城市群的主与副

是主城市群与副城市群的并存发展关系

比如,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与杭州的并存

南京、常州、无锡、苏州虽然同在长江经济带的江苏省

但又形成了以各自为中心的主副城市群

甚至只有主副,没有主次

都以自己为中心,又相互照应的带动了区域里中小城市的一同发展

当然,长三角城市群也许可以另当别论

那么,中西部的城市群是否也可以有主副之分,而无主次之格呢

我想,也应如此

 

城市群的理论是1961年牛津大学地理学家戈特曼的学术理论

他在《城市群:美国城市化的东北部海岸》一书中第一次提出

并系统的提出了“城市群”之概念

也是第一次就国际化大都市和世界级城市群为中心的正式命名

我们国家城市群的理论与建设虽然将近晚了半个世纪

但厚积薄发的中国城市群如雨后春笋令世界刮目相看

比如,四川以成都为中心的1+7区域合作

将德阳、景阳、遂宁、乐山、眉山、雅安、资阳纳入成都身边

形成大成都城市群的区域合作与捆绑发展

比如,辽宁谋划的“一圈两区三带”的城市物流产业的空间布局

就包括了沈阳、大连、锦州、营口、丹东为主的城市群

比如,安徽谋划“一圈一带”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

比如,山东建设的“一群一圈一带”

比如,湖北谋划的“8+1大武汉城市群”

比如,湖南更早谋划的“长株潭城市群”等等

这些城市群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就是:都是以省会城市为主的城市群特征

大多忽略了周边副中心城市之城市群的建立与联合

 

笔者认为

所谓副城市群,就是离省会城市有一定距离的另一个城市群

比如,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以外的娄底、永州、岳阳等副中心大城市

看似边缘化的副城市群的中心城市

笔者认为

副中心城市与主中心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和空间

从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态和空间上又形成了另一个中心城市

副中心城市特征是,形成了自己的一定的“霸主地位”

这个距离一般是离省会城市200-300公里左右

周边又布满了众多的县级市与大型城镇和12个地级市

从城市规模上来分析又至少是“中大特”的大城市

所谓副中心大城市,即,非农业人口在50万至100万以上

这样的副中心城市又形成了一定的区域性的支柱产业

在城市发展中有一定的“老大哥”地位

在空间布局上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定“势力范围”

所以,离省会城市较远的副中心城市

也应该成为相对独立发展的副城市群

这样的案例,在欧美城市群中比比皆是

这样的典范,也如同长三角城市群的南京与苏州

也如同珠三角城市群的广州与深圳

也如同京津区域的北京与天津

显然上述都是主副城市群发展的成功榜样

笔者认为:中西部城市群更应如此

当然,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须具有较大的城市规模和较大的辐射空间

省域副中心城市肩负着带动全省一部分地区发展的重任

必须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领头羊作用

如果说城市群市场中并没有两个相当太阳的世界

但日月同辉的城市群照样可存在

也一定能存在,一定要存在!

【文博堂欢迎就地级与县级城市发展定位与城市营销和各级政府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