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产业园区的2.0!

什么是产业园区的2.0

文博堂观点.文博

2014年是中国产业园区恰逢30周年

1984年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区挂牌建园为标志

中国众多产业园区走过了从开启到昌盛的30

当然其中个味各有不同,风雨阳光路漫漫

但有一种模式是相同的

这种模式我们把它称之为

中国产业园区发展1.0模式

日前,由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成功举办了

2014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

新闻发布会暨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论坛

并第一次提出“园区2.0”发展模式

其核心驱动要素为“制度、融合化、软环境

文博堂机构研究所鼎立参与该报告的市场部分

并以国内首家产业园区民间智库的名义

为中国园区2.0的发展模式献计献策

 

要了解2.0,先要回顾1.0

文博堂机构最早在2002

担任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顾问

并成功推出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商业模式

后来一发不可收

相继担任了苏州园区宿迁园区发展顾问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顾问

无锡沪宁新城国际商务区发展顾问

接着又参与了

青岛、大连、威海、开封等开发区的转型升级策划

最近两到三年又经历了眉山岷东新区

岷江现代农业园、眉山空港经济区等

大西南产业园区的实战策划

包括天府新区先前规划的咨询顾问策划

所以,我们几乎与中国产业园区的中后期

一同成长、身在其中

所以,我们对园区1.0模式“又爱又怨感同身受

这个模式就是:“政策、行政化、硬基础”之三要素组成

政策:指产业园区

普遍通过土地、财税、人才等政策的倾斜

为园区发展提供了优惠的政策资源

行政化:指产业园区被赋予行政职能

更高的行政级别或领导人级别高配

为园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功能服务

硬基础:指产业园区

管委会或开发公司以大量资金投入用于

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信

通暖气、通天然气或煤气以及场地平整的建设

为园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保障

尽管还有其他驱动因素

但我们认为这“三要素”无疑是中国产业园区

30年高速发展最为基本且长期存在的内生要素

上述无疑是产业园区1.0模式的花开花落

 

园区历史走到2014

恰好是新政府新领导人新常态的开启之年

俗话说60年为一甲子

园区30年之半甲子,既是1.0模式的告终

当然又是园区2.0模式的开头

其次,像苏州工业园区,包括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等众多优秀园区

最近几年已经开始涉足与探索2.0模式的实践

 

经过30年的发展

大多数国家级园区已经不同程度地

具备了上述“三要素”

园区1.0中的要素驱动力渐弱

同时园区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那么,驱动产业园区未来发展的新要素是什么

这是站在历史转折点的今天

必须重新思考并清晰界定的问题

即,在创新升级时期

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驱动要素

合作方式、发展路径

以实现产业生态

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发展模式

其中,这个驱动要素为“制度、融合化、软环境

也就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2.0模式

制度:指制定并完善国家立法层面的产业园区管理条例

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产业园区的地位、功能等

制定并完善地方政府建设产业园区间沟通协调

利益分享等机制

重视完善产业园区管委会自身的管理制度设计

通过制度完善获取管理红利

融合化:指产业园区内的企业与企业

企业与学研界的融合

园区间资金、项目、管理、品牌等的互动融合

产业与社会间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融合

通过这三个层面的融合获取空间利用和拓展的红利

软环境:指产业园区应重视建设智能化

信息化的智慧园区

集约化、循环发展的绿色园区

人际关系融洽、创新氛围浓厚的文化园区等

通过软投入获取创新红利

 

在这冬去春来辞旧迎新的季节

文博堂机构又在着手眉山机械产业园区

并有意为把它打造成“天府产业之窗,眉山智工之城

我们将尽力而为的在该园区运用2.0模式

不谈策划,我们一起为中国园区的发展一起想想办法

 

         

【文博堂欢迎就地级与县级城市发展定位与城市营销和各级政府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