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喀秋莎! 文博堂观点.文博 1939年的初夏 苏联卫国战争前夕 最惊艳的一幕 就是俄罗斯民众与苏联红军 一同高唱“喀秋莎”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2015年的初夏 莫斯科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 红场阅兵最惊艳的一幕就是 中国三军仪仗队高唱“喀秋莎”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在70年前烽火连三月的苏联卫国战争 在静静流淌的乌格拉河河畔 梨花开遍山野 一位名叫喀秋莎的姑娘 曾经站在俊俏的河岸上 等候着他的爱人从战场归来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 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 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 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 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 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 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 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俄文:Катюша)作于1938年 由民谣歌手丽基雅·鲁斯兰诺娃首次演唱 马特维·勃兰切尔作曲 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作词 是一首二战时期苏联的经典歌曲 曾经激励了成千上万的苏联红军战士 包括二战期间同盟国正义之师的将士们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 沃罗涅日州兵工厂 生产了一种名为“喀秋莎”的火箭炮 福斯霍达村有“喀秋莎”博物馆 村里还在河岸边地势最高的地方 建起了一座象征性的“喀秋莎”纪念碑 为一首歌曲“建馆树碑”世上实属罕见 早年意大利抵抗组织 将“喀秋莎”定为游击队队歌 那优美的旋律几乎传遍了整个意大利 战争期间,有天夜里 几个苏军战俘从法西斯监狱逃跑 进到一座意大利小村庄 他们来到一家村民家敲门 深更半夜,村民害怕,不敢开门 苏联战俘就在门外唱起了“喀秋莎” 村民果然开门迎接 还把他们送到游击队的驻地 那一场卫国战争 “喀秋莎”就是一位温柔哀伤美丽的俄罗斯姑娘 也是无数个渴望爱人 从战场归来的美丽少妇 许多红军战士在战场上给“喀秋莎”写信 他们宁愿相信有一位真实的“喀秋莎” 能收到这封诉说衷肠的情书 虽然他们再没有收到“喀秋莎”的回信 但一首“喀秋莎”永远徘徊在战场上空 让红军生命不息,冲锋不止 让德军闻风丧胆,丢盔弃甲 “喀秋莎”终于赢得了热血男儿的心 正义之师终于赢得了那场战争 “喀秋莎”从俄罗斯来到中国 令许多我国的中老年听众与唱者 至今还是耳熟能详娓娓道来 5月9日中国三军仪仗队的一首“喀秋莎” 只是代表中国军人与百姓没有忘记“喀秋莎” 没有忘记那场卫国战争 没有忘记 我们共同经历的蹉跎岁月和金戈铁马 我们共同缅怀那为了和平战死沙场的英雄儿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无论岁月如梭时代变迁 无论和平年代还是风云际会 我们都不能忘记苏联老大哥 永远的“喀秋莎” ![]() |